相信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應該都見過屹立在農田中間的“大風車”吧,其專業名稱為大型風力發電機。
如今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有限的礦物能源已經逐漸無法滿足人類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可再生清潔能源重新回到了人類的視野中。
其中風力發電作為世界上最清潔的能源之一,已經在全世界推廣開了,然而伴隨著它的普及,網上卻出現了不同的言論。
有許多科學家和環保主者這表示:風力發電的存在對環境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那么他們這些話究竟是道聽途說還是有理有據呢?難道說風力發電真的是“貽害無窮”嗎?
想要弄清楚這個事情,我們需要具體了解一下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的由來和原理
其實在很早之前,人們就已經注意到風能的存在了,并且還被人們加以利用,比如說利用風能驅動風車,又或者能夠代替人工來抽水等。
我們還能在一些電視劇中看到,人們在海上航行時,甚至可以借助風能來驅動帆船前行。
然而這些用處對于風能的巨大潛力來說,簡直就不值一提。
在18世紀初期時,一次突如其來的狂風席卷了英法兩國,在這場風暴中,有超過800座房屋被毀,25萬棵大樹轟然倒塌,有的甚至還會連根拔起。
更嚴重的是,還有數以千計的人們在這場風暴中受傷,曾有專業人員計算過,按照這場災難中大樹受損的程度來算的話,那么這場狂風在數秒內發出的功率,至少高達750萬千瓦。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風能的價值,也開始重視起來風能的發展。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地球上能夠用于發電的風力資源,其能夠產生的功率數據大約能夠達到100億千瓦。
這個數據已經非常高了,要知道,全世界水力發電所產生的電量只僅僅只有10億千瓦左右。
可再生性:風能源是一種可再生的能源,也是在太陽輻射、地球自轉等因素下產生的自然資源,它不會因為使用而減少。
經濟性: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成本也在逐漸下降,再加上風能資源可以在自然條件下獲取,這也避免了燃料成本等一些額外成本的產生。
靈活性:風能資源的分布是十分廣泛的,這也就說明它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或者是氣候條件下開展項目。
環保性:風力發電并不會像煤炭或者石油那種傳統能源一樣,在使用的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它對環境的污染是比較小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它是一種可再生能源,而且可以長期持續運行,給人們提供可靠的清潔能源供應。
一個大型風力發電的裝置主要是由葉片、風輪、輪轂、主軸、齒輪箱、發電機、變流器、偏航系統、變槳機構、塔架等構成。
風力發電機一般都是三片葉輪,葉輪在風力的作用下進行旋轉,而風力發電的本質就是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機械能進一步轉化為電能。
當風經過發電葉片的時候,就會帶動葉片進行旋轉,在偏航裝置的幫助下,可以通過電子控制器來改變葉片的方向,這樣一來,也就能接收到更多的風能。
旋轉的葉片還可以通過增速齒輪進行加速,把原本每分鐘轉速15到20轉的速度提高到每分鐘1800轉,然后經過一系列的傳輸被送入電網。
雖然說大風車被叫做風力發動機,但是風其實是由太陽照射后空氣對流所產生的。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可以被看做是以太陽能為熱源,以大氣能量轉化媒介物的熱能利用發動機。
按照目前的技術來說,僅僅是微風程度技能果驅動風力發電機開始工作發電,而它的優點則在于不需要使用任何的燃料,也不會產生其它的空氣污染。
缺點則是“風輪一停,發電為零”。也就是說,只要風輪不進行轉動,那么就不能進行發電。
可以說,風能是一種沒有污染性的能源,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正因為如此,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發展風力發電。
20世紀30年代,歐美在改造航空領域的旋翼技術時,成功的研究出了風力發電裝置,只不過那時候研究出來的型號很小,再加上當時化石燃料十分受歡迎,所以幾乎沒有人去這個。
一直到了20世紀80年代,風力發電迎來了轉機。
當時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開始注重環保這方面的事情,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污染更是讓人頭疼,在這個時候,人們開始意識到清潔能源的重要性。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其,被擱置了四五十年的風力發電又再一次被人們提起。
1980年,美國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風力發電場,在這之后,其它一些發達國家紛紛跟上他們的腳步,也開始發展風力發電。
1991年,英國組建了陸上風力發電場,他們的這一行為,成功解決了當地2700戶居民的用電需求。
在這之后,世界上便掀起了一陣風力發電的浪潮,時間來到2012年,此時歐洲風力發電已經覆蓋了將近5000萬人。
歐洲風能協會的人員非常激動的說道,預計在2050年,全歐洲的人都能夠用上風力發電,到時候整個歐洲都會受益匪淺。
歐美國家為什么要拆除風力發電機?
美國哈佛大學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的發現,美國的風力發電會造成氣溫的升高,其中渦輪機數量的大幅度全面擴張,很有可能會擾亂大氣中的熱冷空氣,甚至有可能比燃燒化石燃料更能讓氣候變暖。
他們的這項研究是由哈佛大學環境科學家李•米勒領導的,其研究人員認真考察了美國中部地區的一些風力發電場,并且利用計算機模型預測了渦輪機對氣溫的影響。
他們的實驗結果表明,在晚上時,空氣的流動會更少,冷空氣靠近地面,那么熱點的空氣就會稍微升高一些。
此時渦輪機會把熱空氣帶下來,從而造成地面附近的溫度升高。
之前的研究就發現過,在北得克薩斯州等擁有風電機組較多的地方,那里的夜間氣溫比正常的地方升高1.1℃。
還有人說,風力發電是利用大氣中的風能進行的,要是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的話,一種能量的產生一定會需要消耗另一種能量的。
他們提出的數據雖然說是真的,但那也只不過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結果,在這個范圍之內會不會還有進一步的影響,項目研究人員也沒有給出準確的答復。
不僅如此,在《自然·通訊》中,有一篇研究曾為風力發電標示了支持。
那篇文章的作者說道:風力發電不會對所在的區域氣候產生顯著的影響。
我們可以把風力發電站的所在地區和其他地區的氣溫變化數據進行比對,那么能夠發現,除非是風力發電機的密度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不然的話,其產生的危害幾乎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再說了,如今雖然世界各處都分布著大型風力發電場,但實際上人們對風能的開發是很少的。
時間回到2014年,倫敦經濟學院曾對英國風力發電機會對鳥類造成的傷害進行了仔細的風險評估。
根據他們的評估結果顯示,每年大概會有超過數十萬只鳥類曾收到過風力發電機的傷害。
除此之外,在2018年4月17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曾報道,在美國,每年大約有10到32.8萬只鳥類,都會受到風力發電的傷害。
在那些環保主義者的眼中,風力發電是會導致鳥類死于大風葉的轉動之下的。
首先是因為發動機的運行會產生噪音。
在巨大的噪音之下,鳥類會受到十分嚴重的驚嚇,從而導致他們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嚴重的話,甚至會因此喪命。
其實對于歐洲國家來說,噪聲不僅僅只針對鳥類,就連人類也無法忍受。
要知道,歐洲國家的領土面積普遍上都不算太大,有的國家甚至還沒有我國一個省份的面積大,所以說他們在建造風力發電機的時候,選擇的位置離人們居住的地方也不會有多遠。
那么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人們的聽覺就會變得更加敏感,一旦有什么細小的動靜,幾乎上就會從睡夢中驚醒。
那么自然而然,到了晚上的時候,大風車附近的居民就要承受風力發電機的噪音摧殘。
長久的生活下去,肯定會影響人們的生活狀態的,所以當地的老百姓們也紛紛表示不滿,他們甚至是上街頭進行抗議。
其次就是風力發電場的光源。
在夜晚時,風力發動機上會有一個小光源,而這個光源會吸引許多昆蟲前來,那么自然而然,一些鳥類就會飛過來覓食。
幸運的話,它們能夠躲開葉輪的轉動,不幸的話,一些鳥類就會是在葉輪下。
更嚴重的是,當一些風力發電站出現在鳥類遷徙的途中時,那么肯定會影響到它們的遷徙。
雖然說正常情況下,鳥類的飛行高度都在300到500米之間,而大風車風葉轉動的最高高度也就只有150米,但是如果恰巧有鳥類進行低空飛行又或者覓食的話,那么可想而知,這些風力發電機就會成為鳥類的“催命符”。
不僅如此,它們還有相關研究表示,風電場范圍內已經不再適合鳥類棲息,這樣一來,就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當然了,從這些數據上來看,毫無疑問,美國每年確實有10到44萬只鳥是死于風力發電機,可是如果把這些數據和其它數據進行對比呢,那結果又會是怎么樣的?
有相關數據顯示,每年死于燃料發電又或者是死于高樓撞擊的鳥類更是需要以億為計算單位,每年僅僅是被貓捕殺的鳥類就高達一億多只。
從這些數據也可以看出,每年死于人類活動中的鳥類,其中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是死于風力發電機的。
我國為何沒有拆除,反而還大力發展
我國地大物博,就比如說西北地區,海拔高風速大,并且地廣人稀,當地的人們居住地分散,對于歐美國家來說的噪音,在這里對居民的生活是沒有影響的。
再說了,我國早就對建設風力發電機有著明文規定:不得靠近居住區。這也就是說,你所看到的那些風力發電機,每一臺的位置都是經過嚴格審批的,并不會對居民造成噪音污染。
至于鳥類遷徙的問題,我國也已經想好了對策:
我國屬于季風氣候,而鳥類的遷徙是會受到疾風影響的,所以我國在建造風電場的時候,關于選址是十分仔細的,跟鳥類遷徙的路線基本上是相互垂直的。
這樣一來,我國的風電場也就不會對鳥類造成影響了。
如果有些地方的風電場影響到生態環境了,那么我國也是會毫不手軟進行拆除的。
2018年,湖北為了保護有著“候鳥天堂”之稱的龍感湖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施工隊拆除了17臺風力發電機、57座輸電塔以及差不多20公里輸電使用的路線。
事實上,我國在風力發電這一領域上,起步時間是相對比較晚的,幾乎上整整落后其它國家十年的時間。
然而我國只用了五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十五年的歷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風力發電大國。
可以說,風力發電作為最清潔的能源之一,符合安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它的存在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嗎?